中美企业级服务发展现状对比
相比较硅谷,国内落后3到5年,硅谷已经走到了利用数据的价值、机器学习,而国内大部分还在补课,补移动化、社交化的课,比如钉钉、微信等。在欧洲,几年前SaaS市场就已经非常完善,例如航空公司分析一条航线,就直接把Twitter、Facebook拿出来分析,大量的销售和服务都是被数据驱动。
美国公司对工作效率的提升,哪怕一点点,都倾尽全力,在国内有一些声音,认为效率不重要,而是要提供商机,比如,国内现阶段不需要6Sense和InsideSales这样的销售预测公司,所有的线索直接扫遍楼,而3年后有了HubSpot和Salesforce等,这种模式才能成立。
国内企业单打独斗,硅谷开放互助。国内大家都喜欢独立做,比如海尔、美的、TCL在智慧家庭领域都希望做成封闭的市场,这样很难做大。或者把别人成熟的技术拿来做应用,占领市场。而美国科技创新合作特别多,例如此次参访的许多公司都用到了Envoy签到系统,硅谷企业互相帮助,客户从内部开始。
硅谷企业选择很窄的范围,在技术上形成壁垒,比如我们看到的5家预测分析企业,底部是类似的,但是他们很善于在上层把自己隔离开来,不做直接竞争。不仅如此,我们参访的Intacct这家公司,甚至愿意把机密的财务数据放到云端;在InsideSales这个平台上,许多企业愿意把自己的数据分享出来,贡献给这个行业。
美国的产业环境完善,生态链完善。Salesforce通过API开放接口接入各种各样的应用,这样的生态在中国非常困难,中国的公司,包括BAT,都想自己做。硅谷企业把产品做到极致,再快速拓展市场,但是因为中国的商业环境,创业者对产品形态到底该怎样,其实是在不断摸索中才知道的,如果做2到3年做技术准备,然后再放到市场上,可能机会已经失去了。
途友们兴致勃勃观看InsideSales演示
趋势和机会点
生态链
国内企业最大的优势是地面部队,做生态链,把自己和生态的优势发挥出来,把已有的资源充分地利用好,我就像App Store一样,分一部分利润给第三方。做生态链要大气,虽然会牺牲一定自己的利益,但是给了各个角色生存的空间,在长远来看是共赢的。
微创新
相较于美国,中国也许有一些后发的独特的优势。比如,美国的企业级服务大部分都是PC端的,移动端非常少,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并没有国内高,这方面的创新值得探索。
制造业大数据
硅谷之行让我确定了人工智能能创造的价值,这里有些领域已经做得相对成熟,比如 Skype 的翻译、Facebook 的翻译途友:TocaTV可以让用户上传内容,因为Toca TV定位是5到9岁的儿童,儿童上传内容的意愿会强吗?你们预测是什么样的评级?这次参访的企业中,有3家是IOT相关的,在过去的四年里,传感器的布放数量增长了5倍,且传感器都通过互联网连接到一起,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使用制造业数据做预测分析,有一些技术领先度,并且很可能和工业4.0一起做起来。
数据和预测分析
TocaBoca:这个确实是比较微妙的事情,我们在互动时,是与整个社区去互动,不是与个人去互动。有很多小孩,按规定是不能注册账户的,不过,他们还
是注册了。我们在社区里,与很多父母去互动。我们是非常合规的,产品是安全的,所以父母对我们的产品非常放心。我们不会推送任何内容,我们只是创建安全的
环境,让孩子们去玩。数据作为公司资产,会成为核心竞争力。预测分析是使用数据挖掘、统计、建模和机器学习来分析当前的数据去预测未来,Gartner预计,到2020年,预测分析会吸引商业智能和分析领域的企业40%的投资。
美国现在的销售预测分析公司前5家,包括我们此次参访的Infer等,共有几千家用户,然而这个市场的总量是巨大的,据SalesPredict高管透露,美国共有25万家企业需要销售预测分析的服务。
Zoom CEO Eric为途友们演示产品
亮点公司:
GraphSQL
Infer
InsideSales
Sight Machine
SalesforceIQ
本文来自于英途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