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enu
   
Categories Menu

赫斯维克:我为何把伦敦奥运主火炬设计成花瓣

作者:英途   2013-12-27 18:06

随着奥运花瓣圣火的聚拢,英国不仅俘获了在奥运场馆的八万名观众的心,更吸引了全世界人民啧啧的赞叹声,一时之间,设计师托马斯?赫斯维克的大名享誉国际。虽非科班出身,他却斩获了世界建筑最高奖--普利兹克建筑奖,成为最年轻的得奖者。早在07年上海世博会,托马斯的英国馆建筑设计方案--“种子圣殿”就让参访者印象深刻,而今伦敦一大标志--红色双层巴士时尚亮丽的外形,更为伦敦增添了不少色彩。

托马斯于1994年创立赫斯维克工作室,工作室位于英国伦敦英皇十字区,现有80多位建筑师和设计师。由英途跨文化交流机构举办的全球商业智慧伦敦周一行企业家来到赫斯维克工作室,感受当下伦敦最火的工作室宗旨--由衷奉献,无论项目规模如何,都必须尽所能地寻求艺术创造、挖掘建材和技艺的潜力,以形成富有创意的设计方案。

托马斯亲自接待了来自中国的访客,对于创新和灵感,他表示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对创新者如何获得灵感很感兴趣。没有哪个学科教育如何创新,但获得灵感还是少不了孜孜不倦的辛勤工作。对世界所有从事创新的人来讲,如建筑者,雕塑家或者科学家,他们所做的事就是得到一个创新的想法。对于世界上很多创新者所考虑的都是他的想法属于哪个风格,而在赫斯维克工作室里,他们所考虑的是这个想法本身。他认为设计师的工作本身更像是一个酿酒师。

谈到伦敦奥运火炬的设计,这位年轻的设计师很兴奋地用手比划着创作过程中,自己的灵感跟现实的中撞击出来的火花。“北京奥运会的火炬非常棒”,在介绍自己研发的火炬之前,托马斯很恭敬的肯定了中国的火炬,“北京奥运会之后,全球金融危机随之出现,我们不可能实现像北京奥运会那么大规模来令人记忆深刻,伦敦因创新而知名,我们考虑如何通过不同的方式让伦敦奥运会变得不同。有趣的是,我们认为最具备挑战的东西其实就是不挑战。”

之前奥运火炬的设计都是一根柱子支撑一团火球,托马斯团队就在思考如何将火球设计为弯曲的柱子外加弯曲的火球。但是如果做到这点,没有人会对弯曲的火球或者是弯曲的柱子感兴趣。可能再过20年,人们就已经不记得火炬的样子了。人们都记得北京奥运会上,李宁绕场一圈跑。而让人最为记忆犹新的奥运会是1992年那一届--通过射箭点燃奥运火炬。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这个火炬本身,而是如何点燃火炬。据此,托马斯团队致力于如何将点燃火炬这个过程跟火炬本身的设计结合在一起。

奥运火炬这个项目最有意思的就是所有这一切,包括火炬的设计,火炬同运动员入场,火炬戏剧性的出现,都是设计好的。当全世界都在找火炬的时候,在谜底最后一刻揭晓之前,谁都没想到火炬就在他们眼皮底下,跟随各国奥运代表队分多次出场,没有人注意到。而众多媒体在直播时不停的念叨,“我们还是没有找到主火炬”。

“当所有的火炬聚在一起,在场的所有八万人都震惊了,我这辈子都忘不了那个时刻。”托马斯自豪的说道。奥运结束之后,火炬拆解开送给了各国的奥运代表队,这可能就是他所信奉的“最具备挑战的东西其实就是不挑战”。

托马斯随后又向英途团员们介绍了他设计上海M50艺术区、世博会英国馆的“种子圣殿”、新加坡某大学的学习中心、香港酒店等等。虽然他不懂汉语,但是表达过程中参插着丰富的肢体语言拉近了与商业智慧行的企业家们的距离。

虽然年纪轻轻,托马斯身兼数职,担任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荣誉会员、皇家艺术学院高级会员、皇家艺术和商业学院会员、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高级研究员,并于2004年获皇家工业设计勋章,成为最年轻的得奖者。“很多人对设计师的概念是,他们泡泡澡,浪漫的灵感应用而生,然后很激动地说:‘我得到了一个灵感’。”作为设计史上的一颗新星,托马斯总是有各种独特的思维来创造匪夷所思的设计创作,对于设计本身,他认为:“设计师的工作其实没那么容易,我们需要考虑成本,用策略来设计达到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