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enu
   
Categories Menu

《硅谷之风》第四话

作者:英途   2013-01-14 17:47

——为日本的紧急建议 “大学教育2.0” 斯坦福夫妻故事


为了栽培能够承担未来的人才, 大学需要不断进化并需要自强不息。就算被视为”世界最先进“的美国大学,也改善每年的课程内容以及校园设备并且专注引进新设备以及进行课程安排。


相反,日本的大学做得怎样呢?本月文部科学省公布”大学改革计划“。对于大学的未来,与其尽情畅谈不如让大学大胆地进行大学改革,这样不是更好吗?


作为《斯坦福夫妻的故事》的最后一章, 从美国大学的最新动态的角度来看, 我想借此总结出对日本大学的三个具体建议。 关键词:第一是无国界化;第二是全球化;第三是社交化。


如同恢复国际竞争力是日本急需解决的课题一样,栽培人才的大学教育如何提升为”大学教育2.0“的改革也刻不容缓的课题。丑话先说,如下的内容可能会大大偏重于某个方向,所以请读者多多包涵。


伊佐山元(Isayama Gen) 1973年出生。1997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法律系。被日本兴业银行派遣到美国斯坦福德大学攻读工商管理,此时睡醒风险精神。目前,作为美国大型风险投资机构DCM总部伙伴,对IT服务和网络媒体进行投资。热爱发掘日本和美国的高新技术风险企业并致力于将其业务展开到世界。在工作以外的时间,喜欢教孩子打高尔夫,以此锻炼身子和头脑为乐趣。


■ 学科的无国界化

像真正的跨学科教育


“苹果的DNA仅有技术是不够的,与人文科学联姻,与人性融洽到一起,这样才能产生与我们心灵共鸣的效果”(苹果创始人斯蒂夫•乔布斯在iPad2发布会的时候发表的意见)


技术与人文科学和人性融入在一起,这样升华才能产生“触动我们心弦”的产品以及服务——乔布斯是这么说。 虽然各个领域需要专家的趋势是不变,作为新时代的学科意义,文科与理科合而为一的基础性融合却是不可或缺的。


虽是如此,日本社会却仍然存在着“文科”与“理科”的毫无意义的成见隔阂。


对技术的理解与对人性的理解。两者缺一的状态绝不会既让人激动又震撼世界的新的服务或新的产品。 在读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入学者中,一半的学员有技术背景的。也有医学专业、哲学专业以及经济学专业等学科背景多姿多彩的学生。 如今,最需要的是既跨越学科界限又丰富多彩的学养与不同领域的知识相融合在一起的智慧,以及产生化学反应的创造力。


为此,至少在大一或大二的阶段,学习哲学、历史、心理学、艺术、数学、生物学以及信息科学等基础知识越来越重要。 在大声提倡“跨学科教育”之前,我们应当安排促进学科的无国界化的教育课程并进行考试制度的大幅改变,并且彻底改变在日本社会仍然生根蒂固的文科与理科的学科界限以及从前的思维方式。

■ 学生的国际化——什么是国际人?


我们将目前投向日本而发现一种潮流趋势:社会越来越看重“会一口流利的英语”、“有在国外生活的经验”以及“有很多外国朋友”的人才。


如果我们认为是否会一口流利的外语对全球化至关重要,那就大错特错。


课程用英语教授或用英语的课本教材不会促进全球化。 那么对栽培国际化的学生人才最需要的是什么?作者认为有两种。


第一,学生需要从外界看待日本并加深对日本的了解,同时自己意识在社会负起的使命。 当然,实际上在国家之间不存在用眼看见的“界限”,反倒一切都保持密切的关系。在被界定为日本的岛屿发生的事情并不一定会等于其他世界也发生的事情,我们需要培养这种认识。所以,就算一次也可以,我们一定要到日本除外的地方。之后, 自己回到日本发展还是再到国外发展,自己决定就好,并且两者选择之间没有优劣的关系。


第二,对世界文化或宗教的多面性加深了解,让自己能够了解在世界中日本站脚的位置。 我重复提醒日本也是地球的一部分罢了,在此基础上,为了持有国家的意义,国家需要明确的负起的使命以及愿景。否则,如同外界经常嘲笑一样,日本的命运会归宿于成为“美国第51州”。 加深对世界的了解,我们自然而然地认识日本在国际社会应当的角色以及身为一个日本人应该负起的使命。不依靠如此世界观的认识,讨论日本的未来方向是毫无意义的。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我们需要一种机制,以促进让学生在上学时期的自由时间内到国外深造。与国外的大学签订交流协定、互换学分、到国外设立分校等能做的方案很多。


其实,大部分的美国大学都拥有国外分校,而且很多学生实际上在国外分校度过部分的学生时代。最近牛津大学在北京大学内设立国外分校。趁日元升值,在买进国外资产之前,不仅仅为了学生而且为了促进更多的年前一代的人才到国外, 我认为,进行基础性投资是更加重要的。


■ 大学的“社交化”——向为社会造福的教育


我在此为了强调2种意思而特地选取“社交化”这个词语。一种是看重“社会应用(Social Context)”的教育;另一种是加强“在学生与毕业生之间的关系(Socail Network)”。


斯坦福大学(为毕业生的设施) 我上述所说的本意不在于否定大学给学生提供追求真理的使命。


依我看,跟大学所希望的理想背道而驰,大部分的日本大学生都对真理追求谈不上,与此相反他们度过学业不精的4年,反而导致他们的知识水平退化,以毕业而告终校园生活。


如果国家有企业仍有能力,让他们重新锻炼毕业的新手,这也一种看法。但很遗憾的是,如今日本的情况与20年前的情况大不相同。 不过让他们重新点燃对学习欲望的激情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容易。 如同美国大学的做法一样,让学生思考现实社会的种种课题,让他们辅助企业的项目推荐,以此为契机,学生不得不自己学习在某所领域的专门知识。


教授也需要与民间人士共同运营大学的课程,并且为了改善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均匀的教授方式下大功夫。 为了实现大学可招纳贤士,招聘人才的大门向外更加打开,将毕业生、外国人、女性以及民间专家等人才都卷进加强大学重创的队伍,从而可以将学科与现实社会之间的接触面挖出来,显而可知,枯燥乏味的知识会转为有用生动的智慧。


我们需要可呼唤人类与生俱来具有的“获知之乐“或”学习之乐”的机制。 同时,为了不依靠文部科学省并独自迅速进行改革,毕业生的扶持活动是不可或缺的。任何毕业生都对自己母校多多少少有一些好感。好好利用毕业生对校园生活的思念。 校方也积极地构建毕业生之间的联络网或毕业生与在学生之间的接触面,从而可以可以呼唤他们对大学做出一些贡献的想法,依我看,在此基础上,在日本尚未生根发芽的为母校捐助的机制可以促进激活。


■ 为何改革大学教育?


“杰恩与利兰创建我们大学时,他们将建校当成为未来的投资。”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如此表示。


“斯坦福大学走下去他们铺好的路。虽然我们不能预测,但是我们坚信我们栽培的学生都能够成为最有智慧的领导者;能够做出与众不同的事情;也能够以创造性和技术引导下一世纪的发展和美好的未来。 ”(引自:斯坦福大学的官方网站)

我们一辈子都要继续学习下去。假如高等教育对进入社会后的人生的发展空间有极大的影响,或许看起来绕路,可一个人却尽量在更多的领域,尤其在跟自己专业无关的领域积累下来的经验会至关重要的。 斯坦福夫妻消除学科之间的界限,看重柔软自由的校风。 现任校长的约翰•亨尼斯也让然看重其理念。 日本已经在运动方面为了率先世界并提升运动技术而引进各种“无国界化”:吸收其他运动项目的训练方法,到国外进行友好赛或加盟国外的运动协会等;不仅如此,还引进各种”社交化“:以心理学、营养学等实践为重视。这些效果的成绩不值得一提。 我坚信我们在教育领域也可以同样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