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他私生活的关注,这些年来确实有几次,他的身体、他的股权、他的女儿——这一次是他的婚姻。王石曾经是中国最受关注的地产商,这个风头一度被“潘任”组合抢去。但对于一个年届六旬、从商三十年的人而言,靠绯闻博出位这种“小儿科”实在无聊,如果主观愿意,他随时可以成为焦点。
尽管人们私下里谈得火热,但我所见的,没人敢于向他正面求证。正如王石提及的中西文化差异:西方人的情绪都挂在脸上,但中国人则可能是心口不一。
一次纯粹的演讲
11月10日,参加“全球商业智慧伦敦周”的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一早在伦敦商学院首届中国商业论坛露面。主办方在王石出场前做足了铺垫,伦敦商学院院长安德鲁·李柯曼介绍说:1994年以来,是王石努力让万科成为中国知名的房地产集团,王石本人荣获过多项优秀企业家的称号,登过全球七大峰和南北极,现在在哈佛研修企业价值和伦理。
李柯曼的这些介绍,让台下原本不太熟悉王石的外国企业家,以及熟悉王石但是从未见过他本人的中国学生和伦敦华人十分期待王石即将出场的主题演讲。
他身着灰蓝暗格衬衫配深蓝色鸡心领毛衣,和身材高大的英国人在一起,王石显得很瘦削。说话时,他的身体略微前倾,有些谦卑,语速缓慢,笑容也一直挂在脸上。因为是中国为主题的论坛,现场汇集了数百名伦敦商学院的校友团,英国各行业的企业家和在英国工作的华人,七成以上是中国人。
离婚的事件被曝光后,虽然王石还是一如既往地谈理想、有思想,可人们审视他的眼光,的确是没有以前那么纯粹了。
现场没有人问王石私人问题。但大家却也都抵制不住内心的娱乐细胞作祟,公开不说,私下里还是憋不住小声八卦。正如王石在演讲中所提及的中西文化差异:西方人的情绪都挂在脸上,但中国人则可能是心口不一。脸上挂着笑,心里不定怎么出离愤怒也未可知。作为一个总以硬汉形象出现、有思想的企业家来说,公众可能无法接受其道德上出现某方面的偏差。
他先用略微生硬的英文和大家问好,然后掏出一沓事先写好的演讲稿,对着PPT开始一边照着读、一边做演讲。虽然对英文中“V”和“W”的发音还不是特别分得清,有时候会一个词重复两三遍,但是王石已经足以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英文表达思想。
尽管在国内各种大会发言中,王石很少打草稿,但说英文对于60岁的王石来说并不容易。只能照读事先改过几稿、还仔细做了标注的演讲稿,31页的 PPT,改来改去,而有关创新的这个主题,则前后准备一个月之久。以前言必谈房地产产业化,“哈佛后”,他开始研究中西企业创新。
事后工作人员介绍说,王石手中的讲稿是万科的思想,英文版本则是万科团队的集体智慧。后来王石又改,还仔细做了标注。有诸多关于欧洲企业文化的素材,一开始PPT页面都是满页满页配的文字,也是多次调整,最后剩下的图片,精华都集中在讲稿上了。
下一站剑桥
王石现场展示了两张18世纪中期陶瓷杯子照片,一个是青花瓷的马克杯,一个有些像西方的敞口咖啡杯,不过花式和颜色都是东方格调的。“猜猜看哪个是中国出产的?”
多数人能猜对——那个上下一般粗的马克杯。王石说,那个大口的西式咖啡杯是当年日本产的,他们原本生产的杯子也和中国一样上下一般粗,但后来发现这并不适应欧洲人的“大鼻子”,于是在杯口做了设计的修改,果然经过这个细处的“创新”之举,让日本的瓷器顺利抢走原本属于中国人的出口生意。
就这么个小例子,其实就是最近中国企业界谈多了嚼烂了的“创新”问题。“你喜不喜欢日本是一回事,可日本值不值得学习是另外一回事。作为转型成功的东方国家,日本是很值得学习的。”王石一如既往地就事论事,不随大流。
“从中国企业走过的路径而言,创新的确已经开始了,但是有时候还是将‘拷贝’当创新。很多人都说中国将成为下一个创新的重地,我们真的准备好了么?”
他对英国和欧洲有自己的见解,没有有色眼镜,而是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谈欧洲的财富,说欧洲的技术输出。“在欧洲有太多需要中国企业学习的机会,而英国人技术输出本身就是他们的商机。”王石说。
王石一直在学习,从越来越著名的长江商学院到哈佛大学。
“哈佛原定学习一年的时间,但现在看来要两年半。其实在哈佛的学习至少要三年才够。我在哈佛主要是学习中西文化、宗教和文化背景,而不是技术层面的操作性问题。”王石解释说。
“光我一个人学习是不够的。我昨天在剑桥大学遇到一位40多岁的学生,是中国的一位企业家。他生意不做了跑到剑桥大学读书,还告诉我是因为受到我的影响。我很高兴。”在哈佛的商业伦理还没有读完,王石已经准备下一站到剑桥继续读书。而他的履历以及对中国房地产业界的见解,令他在英国也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剑桥的人曾力劝他不要去牛津,而伦敦商学院校方听了也酸溜溜地着急挖角:“伦敦的项目多,机会也多。来伦敦商学院吧,别去剑桥了。”
单就王石在伦敦的表现看,虽然中国的企业家在今年走马灯一样地接二连三来欧洲考察,伦敦借着奥运的机会也是接待了几十位中国领先的企业家,可对欧洲的认识和理解,还没有谁比王石更深刻。
一个坚强的人
他并不是天生就是成功的商人。用王石自己的话说,“就是除了黄、赌、毒、军火不做之外,基本万科都涉及到了。”
中国地产界的“第一军团”几乎都有一个迷茫而冲动的青春,万科也是如此,1988年的11月,万科参加了深圳威登别墅地块的土地拍卖。经过拍卖场上的白热化争夺,万科终于胜出。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时,负责拍卖的官员望着王石,劈头就是一句:“怎么出这么高的价?简直是瞎胡闹。”按照拍卖的价格计算,楼面价格已经高于周边地块的住宅平均价格。这样的黑马姿态,后来发生在很多地产公司身上。这一年王石37岁。
1989年,万科完成股份制转化;1991年,万科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这些,都是业界第一。2003年,王石攀上珠峰;2006年,他和40个人一起远足重走了玄奘之路;2010年,他赴美游学——不夸张地说,王石是中国地产界乃至整个商界的风向标,他的每一个选择背后,都跟着各式的追随者或模仿者。
王石很少对公众回应他的私事,但他却似乎分乐意谈及登山、滑雪、航海——显然,这些对他而言并不仅是个人的爱好和冒险那么简单。他把商业和登山联系在一起,除了赚得无数眼球外,更是引导人们对企业家或者是成功人士生活方式的思考。“登山之后的乐趣就是,离开都市的你会以全新的眼光去看待现代文明给你的东西。平常,我住在宾馆里,放在屋里的果盘,我一般动都不会动。进山后,一个普通的苹果也变得异常珍贵。从山上下来,我在宾馆睡觉前洗澡时,热水痛快地从花洒中流下来,想想自己在山上好几天不能洗澡,我会感叹现代文明真好!坐在马桶上,使用着漂亮而现代的洁具,我觉得太美了。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人都能挺过来,回到都市,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困难呢?”
曾经,在中央电视台做节目时,主持人要求现场每一个企业家写下“你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家最重要的信条”,其他人的答案都是“诚信”,只有王石写的是“社会责任”。他把登山跟慈善等公益内容链接起来,称为“公益攀登”。他的书推广时的演讲主题是“做负责的企业公民”。他说在他还不知道“企业公民”这个词的时候,他的追求即与它的内涵相暗合。
在思维观念和话语方式上,王石把和他同样出身的新一代企业家甩开了,他很早以前就已经完成了向“社会活动家”的转型,因此,在他几次的转型甚至“慈善门”事件发生后,万科或者波澜不惊或者只是在股票市场有短暂的波动,这与他的布局是分不开的。就如同20年前,万科依靠上市摆脱了原大股东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的控制一样,布局长远。
如一家媒体曾写过的那样:房地产这个最强势的资本集团,从来都是全社会的关注中心,人们眼巴巴地望着他们,而王石总比他的同行先按抢答器。
王石说,如果还有梦想,他希望是2015年可以航海周游世界。登高山和走戈壁的苦与乐,都在其极端的孤寂,挑战极限以获得常人无法体会的快感。不知道60岁重新起航,王石又将获得怎样的新生。(摘自《新商务周刊》)
扫描即可分享全球创新趋势